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洪波成为首批进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开启了为期3个月的太空“出差”生活。在浩瀚太空之上,我们的航天员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尤其是驻留太空这么长时间,他们的一日三餐吃什么,能保证营养均衡吗?3名航天员的“太空生活”牵动着亿万国民的心。

连日来,不少网友纷纷催更航天员“太空生活”画面。6月23日,央视公布的一段“太空吃播”视频,不仅为大家揭开了“太空厨房”的神秘面纱,还“馋哭”了无数网友。据悉,为了尽量满足每位航天员个人口味、保证食欲,中国空间站此次为他们配备了120多种航天食品,不仅分主副食,还讲究荤素搭配,香肉丝、宫保丁、酸笋、麻辣豆干……航天员不仅能吃上不同派系的菜肴,喝到各种、果汁、汤、酸奶,还能吃到新鲜的水果等。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过去,航天员只能吃一些压缩食物,口感和营养难以均衡,此次空间站与以往大为不同,航天员的饮食问题进一步改善。从只能吃干巴巴的即食食品,到三餐不重样的丰富搭配,“太空生活”更加舒适的背后,离不开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支撑。

在这场让人意犹未尽的“太空吃播”里,跟随天和号核心舱升空的一台空间站食品冷藏箱牢牢霸住了镜头,它也是让航天员变身“美食家”的神秘援手。据悉,这台在空间站“高调亮相”的食品冷藏箱,由海尔生物自主研发而成,解决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饮食营养问题。

那么,海尔生物研发的这台空间站食品冷藏箱有何特别之处呢?

硬核科技助力“太空厨房”升级 实现“六入太空”

食品冷藏设备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不仅要克服发射升空过程中的强烈震动冲击,同时还要克服太空微重力环境下传热机理及均匀温度场的难题。面对太空环境及天和核心舱运行结构的特殊性等,海尔生物整合自身在低温存储领域技术优势,历时六年自主研发出空间站食品冷藏箱,实现了抗震性能、制冷效率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为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生活提供食品低温存储服务。

海尔生物的硬核科技不止应用于“太空厨房”场景,此次其自主研发的航天医用冷储箱也肩负着“协助”航天员进行科研工作的重任,随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飞天,与空间站对接,为航天员在轨医学试验提供全新的空间科研服务。

其实,海尔生物与中国航天事业的渊源由来已久,凭借核心技术储备及研发能力,持续支持国家重点项目需求。从2011年到2021年,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二号,海尔生物航天冰箱“六入太空”,已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标配设备,助力中国开启载人航天新征程,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冰箱核心技术的国家。

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入地出洋”支持科研事业

在中国科研征途上,海尔生物不仅多次登上浩瀚太空,也在神秘的极地和海洋留下了身影。2013年11月,海尔生物研发的超低温冰箱搭载“雪龙号”科考船,随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奔赴8000海里之外的南极,用于保存极地生物样本;2016年6月,搭载“彩虹鱼”号载人深潜器到达10000米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用于保存珍贵的海洋生物样本及菌种;2020年7月,天问一号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胖五”顺利升空,海尔生物为“长征五号”创新研发的深低温测试系统,通过用液氮模拟液氧输送管路的温度与内压环境,助力“长征五号”运载飞行过程表现优异……通过为我国多项重大科研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海尔生物真正实现了“上天入地出洋”。

作为物联网生物安全科技生态品牌,海尔生物始终坚持自主科技创新,助力科研事业发展,践行让生命更美好的初心。据悉,截止到2020年底,海尔生物共拥有361项专利,获得行业内唯一国家科技进步奖,并牵头或参与起草9项国家、行业标准和1项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标准,基本涵盖了全部生物医疗低温存储产品;同时,面对物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其率先进行物联网转型,将低温存储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创新融合,开创性地推出了以智慧血液网、智慧疫苗网等为代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目前,海尔生物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揭秘完大家心水不已的“太空厨房”背后的技术助力,我们回归到热度不减的星空探索话题。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追梦过程中,不仅有一代代航天人的伟大奉献,也有很多像海尔生物一样的企业在背后默默用自主创新科技支撑。未来,海尔生物将秉持初心,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本内容属于网络转载,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及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汇美优普humeup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推荐: 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张一鸣将卸任CEO 梁汝波将接任

汇美优普 科技讯(humeup.cn) 5月20日,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布内部全员,宣布卸任CEO一职。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梁汝波将接任成为新CEO。 谈及卸任原因,张一鸣表示,创业以来,字节跳动有幸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在移动端和视频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