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逛了逛Amazon Go,发现它的秘密不在“无人”

Amazon Go的秘密不在“无人”,而是“Just walk out”(拿了就走)。

文|新零售智库特约作者 徐印州

我逛了逛Amazon Go,发现它的秘密不在“无人”-汇美优普

九月的西雅图天气宜人,我参观了向往已久的亚马逊总部和Amazon Go。

之前根据网上看到的资料,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介绍Amazon Go——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于2016年12月已推出了 ‘新零售’的样板,其Amazon Go线下便利店计划的战略意图,直指在零售业中占据庞大份额的美国便利店市场。亚马逊的Amazon Go便利店采用新型的‘无人超市’经营模式,消费者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助购物,不用排队结账。

它通过运用Just Walk Out专利技术,自动甄别消费者是将商品放回货架上,还是取走,并通过Amazon Go APP上的虚拟购物车将息发送给顾客,顾客取到所需要的商品后即刻就能够离开商店。随后,亚马逊会通过Amazon Go APP将购物清单发送给顾客,包括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信息,并通过APP与顾客完成结算。”

对于Amazon Go这种“Just Walk Out(拿了就走)”的新业态,我一直想探探究竟。终于,趁着亚马逊一年一度的“父母日”(编者注:Parents Day,让员工父母参观亚马逊总部的活动,作者女儿在亚马逊就职),我在参观了亚马逊总部之后,去到这家问世不到一年的Amazon Go。

没想到,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我不能进入店内,只能在门口观察。不过店内的景象一览无余,在门外拍照也未被干涉。目睹的情景与在网上看到的记述基本相符。但是毕竟耳闻不如眼见,还是观察到一些报道中所没有说到之处。

我逛了逛Amazon Go,发现它的秘密不在“无人”-汇美优普

(作者徐印州在Amazon Go)

并非拿了就走

Amazon Go位于西雅图市区七大道亚马逊总部Day One的楼下,附近有十几座属于亚马逊的写字楼,约有1万多员工。目前Amazon Go并不对社会上所有的人开放,仅面向亚马逊员工开放试验——即便你是亚马逊的员工,也必须履行一个申请的程序才能下载Amazon Go App,在入口扫描手机里的二维码,确认通过后才能进店。如果没有下载Amazon Go App,手机无法验证,是不能随便进来“拿了就走”的。

我逛了逛Amazon Go,发现它的秘密不在“无人”-汇美优普

(Amazon Go门外)

Amazon Go的营业面积只有160多平米,这160多平米还包括一个30平米左右与卖场隔离的坐席间,供消费者“拿了”就来此处食用。商品几乎全都是速食品、加工食品和饮料,还有极少量的快消日用品。从零售业态来判断,Amazon Go与其说是一个小型超市,不如说是一间名副其实的便利店。

我逛了逛Amazon Go,发现它的秘密不在“无人”-汇美优普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来此购物的人当中许多并没有“拿了就走”,而是到隔壁的坐席间直接或经微波炉加热后坐在那里享用。情境与广州天河商圈内任何一间“7—11”等便利店看到的情景相似,只不过这个坐席间虽然属于Amazon Go,但与卖场完全是隔离的。这个发现提醒我思考——国内的“新零售”究竟应该从 “无人便利店”做起,还是热衷于“无人超市”?究竟哪些消费者需要“拿了就走”?哪些商品值得“拿了就走”?

先进的人工智能应用

Amazon Go最核心的价值,是其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大量传感器集成来识别顾客的动作、商品以及商品位置,店内各个角度都安装有摄像头,在用户刷手机进店之后,根据图像识别移动轨迹跟踪定位,并将其位置和姿势的变换进行关联,通过多维度姿态检测,判断顾客拿取商品的动作,确定其是否“拿了”。

最后是视觉收银,从而完成无人收银的整个过程,顾客无需现场付款,可以拿着商品一走了之。Amazon Go强大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ning)系统,不断提高其人工智能的能力和水准,它的大数据运算能能力和识别能力日益增强。

除了人工智能系统配置之外,店内的陈设看上去与一般便利店无异,货架不高,所有的商品举手可得。Amazon Go不用RFID技术,但是每一件商品的包装上都有特殊的编码,既不是一般的RFID标签,更不是普通的二维码。

询问了几单商品的价格,都不算贵。因为“拿了就走”,所以顾客每次买的东西并不多。我了解不到这里的“客单价”,就我在现场观察那段时间,“拿了”走出来的几单都只有一两件商品,估计也就十几美元。Amazon Go是亚马逊向“新零售”迈进的一个试验品,立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地,着眼于未来长久的发展。就目前而论,对比Amazon Go的高科技投入,再估计一下它的实际销售额,恐怕暂时 “只赚吆喝不赚钱”。

我逛了逛Amazon Go,发现它的秘密不在“无人”-汇美优普

核心不在“无人”而是“Just walk out”

我感觉到,Amazon Go的先进和奥妙之处就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其亮点并非国内一些关于“新零售”的报道所强调的“无人”。在Amazon Go不大的店门内还是有工作人员的,毕竟还需要人工及时补货和理货。

还有,如果顾客拿起商品并不“拿走”,却把货架上的商品移位了,怎么办?会不会把账算到虽然移动了商品,但是并没有把它拿走的顾客户头上,如何识别?据说Amazon正在攻克这个难题,不久可望解决。目前还需要现场工作人员将商品放回原处,使没有被拿走的商品正确回到“初始状态”。

我逛了逛Amazon Go,发现它的秘密不在“无人”-汇美优普

(Amazon Go购物袋及产品包装)

总之,真正做到绝对的“无人”尚需技术上的更大突破。美国的劳动成本非常之高,发展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的动因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Amazon Go所代表的“新零售”其本质是人工智能,其专利是“Just walk out”,而不是“无人”。如果单纯追求“无人”,无人售货机这一零售业态早就有了,而且已经相当成熟。“新零售”必需建立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来发展,Amazon Go的人工智能使购物更加快捷和方便,免受排队付款之劳,确实值得学习和赶超。Amazon Go客观上引领了“新零售”的潮流,主观还是在试验人工智能在零售商业的应用。

新零售业态最终是更好地满足消费体验

步Amazon Go的后尘,国内“新零售”浪潮来势汹汹,模仿、借鉴、超越,出现了很多新业态。最热门的“无人超市”,引起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和争论。

我认为,以Amazon Go为代表的“新零售”业态,对于特定的消费群体、特定的商品、特定的区位是适宜的,但不可能涵盖和取代所有的零售业态。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体验,如何覆盖更广泛的消费领域和更多的商品品类,如何更加拓宽营销渠道,需要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领先,脚踏实地探索。

一个新的零售业态能否在竞争中成长,还取决于供应链是否健全和稳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无人超市、无人商店的商品价格并没有因为减少人工而降价,反而由于前期实验性的高额技术投入和技术支撑不稳定等原因使商品价格更高。尽管人工智能在商业中的运用和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国内包括“无人超市”在内的“新零售”究竟前景如何,最终还是由市场说了算。

(作者为广东财经大学教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