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硅谷疯狂抢夺人工智能人才:应届博士年薪最高50万美元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ID:wallstreetcn),作者祁月。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每月薪资数万、一年发十几二十个月的薪水,还发期权,一旦公司成功能让你一夜变成身家千万甚至上亿的科技新贵……这不是诈骗,也不是传销,而是科技企业疯狂抢夺人工智能人才的“抢人大战”。

不止是中国,现在全世界科技企业都是如此。据纽约时报,在硅谷,人工智能人才的薪资高达30万美元至50万美元之间,连应届博士、没接受过精英教育的自学成才者,甚至只有短短几年经验的新手都给到了令人惊叹的高薪。

谷歌购买的人工智能实验室DeepMind完全体现出了这种现状:在2014年谷歌购买它的时候,这家公司只有50个人,去年扩张到了400人,全年人力成本为1.38亿美元,人均薪资达34.5万美元。

那些在业内颇具知名度的人工智能人才不但手握极高薪资,而且还能四五年间就拿到价值成百数千万美元的企业股份。他们还拥有很大的议价能力,在某些程度上掌握着续签或者重新协商工作合同的能力,就像专业运动员的收入模式一样。

最赚钱的是那些拥有实际的人工智能项目管理经验的少数高级管理者。根据今年的一份法律起诉文件披露出来的信息,前谷歌无人驾驶项目高管之一Anthony Levandowski在离职前的收入超过1.2亿美元。

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的薪资不断增长,增速还越来越快,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科技行业需要像全美橄榄球联盟(NFL)一样,对这类人才设置薪资上限。

点燃这场激烈的抢人大战的导火索主要是下面两个:

竞争——比如在无人驾驶行业,争抢人工智能人才的企业可不是局限于硅谷,还包括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们,因为他们也砸下了大笔的钱财挺进这个新兴技术领域。对于Facebook和谷歌这类科技巨头来说,人工智能人才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很多问题,比如为智能手机智能家电搭载数字助理,发现攻击性的内容。

人才短缺——人工智能热潮来得迅速而猛烈,相比之下,相关人才短缺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大公司们正试图拉拢更多的专家。解决棘手的人工智能技术问题可不像是研发一款网红APP。根据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独立实验室Element AI的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能够认真开展人工智能研究必需技能的人才还不到10000人。

“显然,市场需求超过了人才供应。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善。”蒙特利尔大学教授、人工智能研究者 Yoshua Bengio说,“培养一位AI博士要耗费数年时间。”

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人才走出校园,进入企业。Uber在2015年从卡内基·梅隆大学颇具突破性的人工智能项目中一举招纳了40个人。斯坦福大学有4位知名的人工智能专家最近几年已经陆续离开了。在华盛顿大学,20位人工智能教授中有6位要么正在办离职,要么就是在校外兼职为企业工作。

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Andrew Moore说,这是大型科技公司的理性行为,“他们急于确保自己拥有可以在这一领域开展工作的一小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