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兆易创新的一则公告再度唤醒了刚刚“熄灭”的手机指纹大战。兆易创新称公司收购标的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立微”)以及思立微分销深圳市鼎芯无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芯”),而思立微却被汇顶科技以侵犯其三项专利为由诉至法庭。

就在9月中旬,汇顶科技因为无法按时向OPPO提供屏幕指纹芯片收到了OPPO的“封杀令”,此次事件最终以汇顶科技道歉、OPPO谅解画上了休止符。《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汇顶科技起诉的思立微正是OPPO屏下指纹芯片的独家供应商。

而面临专利诉讼纠纷的也不止思立微。在9月上旬,汇顶科技也宣称收到了瑞典一家名为fingerprints cards公司(以下简称“FPC”)的专利侵权诉讼。

老牌巨头FPC、“当红明星”汇顶科技以及异军突起的思立微,全球市占率前三的指纹识别厂商正围绕专利问题上演着指纹“三国杀”。

龙头掐架

9月28日,兆易创新公告称收到思立微《告知函》,获悉思立微收到了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书》《民事起诉状》等文件。资料显示,汇顶科技认为思立微、鼎芯未经其许可,制造、销售的某款电容指纹芯片侵犯了其两项发明专利权与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权;汇顶科技请求法院判令思立微、鼎芯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产品,并就三项专利向思立微、鼎芯共索赔2.1亿元,以及汇顶科技为制止侵权行为而花费的合理费用150 万元。

随后,思立微也在其官网发布声明进行回应,表示汇顶科技主张的三项专利不符合创造性、新颖性要求。

思立微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汇顶科技所起诉的产品为一款旧型号的电容指纹产品,该产品已经结束出货。其主张的三项专利不涉及思立微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思立微的产品在实现上与该三项专利均有区别。此外,汇顶科技主张的三项专利都是业界很早就采取的通用做法,国内外都有相关文献,在现有的封装、终端和设计类产品中也比较普遍,目前,思立微已经就该三项专利的宣告申请专利无效。

无独有偶,另一家指纹识别公司FPC也在今年8月将汇顶科技起诉至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FPC认为汇顶科技侵犯其一件名为“指纹感测系统和方法”的发明专利(中国申请号为“201480037088.2”),该专利属于电容式指纹领域的技术。FPC举证的侵权产品主要为小米6手机和汇顶的一款电容指纹芯片。

汇顶科技也在官网声明称公司一直践行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张,有能力、有心应对一切不合理的挑衅。针对此次FPC提起的诉讼,汇顶科技将通过法律手段积极应对,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相关事宜向汇顶科技申请采访,但未获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企业在指纹芯片全球市场出货量占比中分列前三位;而在环环相扣的专利诉讼背后,也凸显出指纹识别市场目前“僧多少”的市场困局。

洗牌期来临

从缄默无闻到引人瞩目,指纹识别产业由苹果而兴,却也因苹果而受困。这期间,一批国产厂商不仅实现了对海外厂商的逆袭,甚至在一些领域突破了苹果对整个手机产业链的桎梏。

2013年9月,首款搭载指纹识别功能的苹果手机iPhone 5s面世,在手机安全交互领域掀起了一场“指纹风”。2014年,名不见经传的瑞典厂商FPC成为了华为Mate7手机的指纹芯片供应商。Mate7的热卖不仅开启了华为在手机领域的逆袭之路,也让FPC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指纹芯片出货厂商(注:2012年7月苹果以3.5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指纹识别供应商AuthenTec公司,该公司产品基本为苹果专用,因此针对指纹芯片的市场统计均不包含苹果手机)。2015年,FPC几乎垄断了安卓手机的指纹芯片市场,但伴随着国内手机产业的飞速发展,一批国产企业开始在指纹芯片领域崛起,其中汇顶科技凭借活体指纹检测技术成为FPC在这一领域的最大竞争者。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统计,2016至2017年,FPC与汇顶科技分坐全球指纹识别芯片出货量头两把交椅,两家企业的市占率之和达到近70%;思立微由于成功打入华为供应体系,2017年以6.5%的出货量占比成为全球第三。

国产厂商的入局压低了指纹识别芯片的价格,国内的消费者也随之受益,以往出现在四五千元手机之上的指纹识别功能迅速下沉,渐渐成为千元机的标配。然而2017年9月,搭载3D结构光识别技术的iPhone X正式发布,消费者对于全面屏的追求也开始持续发酵,传统的指纹识别行业在盛极之后迎来了洗牌期。

苹果弃用传统的指纹识别方案对行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2018年1月,FPC率先宣布了裁员计划,并发布新闻称2017年第4季度营收预计将同比减少62%至6.15亿瑞典克朗,营收损失恐达4060万瑞典克朗。FPC还认为中国智能机市场将进一步疲软,2018年营收展望也将不振。

与此同时,汇顶科技今年一季度业绩也呈现“跳水”之势,公司营收5.7亿元,同比减少21.9%;净利润1935万元,同比减少93.08%。这一趋势在今年二季度也并未出现好转。体量较小的思立微今年一季度营收也只有7600万元,并且净利润亏损740.7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手机厂商的不断尝试,在传统的电容式指纹式微之际,屏下指纹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汇顶科技与vivo成功实现屏下指纹量产商业化之后,思立微也与OPPO联手,成功实现屏下光学指纹的量产。FPC虽然在2017年底也展示了与高通合作的屏下超声波指纹技术,但目前并未实现商业化量产。

从目前的行业格局来看,电容指纹时代起跑最早的FPC在屏下指纹时代暂时落后,汇顶科技成功坐稳了行业龙头的宝座,新军思立微则成为了汇顶科技目前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愈演愈烈的“指纹大战”

目前市场上搭载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手机型号渐渐有成为主流之势。

从OPPO与汇顶的纠葛,到三家指纹厂商之间的专利诉讼,再到下游品牌商之间的“隔空斗法”,这场屏下指纹大战目前也有了愈演愈烈之势。

今年7月,供应链层面就有消息传出,思立微拿下OPPO的订单,替代汇顶科技成为了OPPO屏下指纹芯片的独家供应商;随后,分别采用思立微方案与汇顶科技方案的OPPO R17、vivo X23先后面世;再之后是众所周知的OPPO“封杀”汇顶科技事件。9月26日,vivo携手高通在北京召开屏下指纹技术交流会,宣布了自己的第四代屏下指纹技术。

这期间,诸多消费者在各电商平台就OPPO R17系列屏下指纹识别率不佳问题进行反馈。vivo的沟通会也被行业认为是“秀肌肉”之举。然而10月10日,OPPO发布K系列线上新品,并首次将屏下指纹技术应用在千元机之上。

OPPO方面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K系列主要面向线上年轻人群,会兼有潮流外观和最新科技,因此K1手机使用了R17系列的水滴屏与屏下指纹技术。

记者也从供应链人士处获悉,屏下指纹技术此前由于成本较高,因此难以覆盖至千元机层面;但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屏下指纹模组整体成本已经压入10美元之内,加之近期部分元器件价格出现松动,在忽略线下推广成本之后,线上千元机搭载屏下指纹技术已经成为了可能。

思立微方面向记者证实,OPPO K1搭载的屏下指纹芯片为R17系列同款,针对消费者反馈的识别率不佳等问题,思立微正在技术和产品层面不断完善;目前公司正在开发的第二代光学传感器将从各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产品优化,从而让屏下指纹可以达到电容指纹一样的性能。

《中国经营报》记者留意到,思立微与汇顶科技就目前屏下指纹技术的对外表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同。9月初,汇顶科技董事长张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汇顶科技屏下指纹识别误差仅2%,已经与电容指纹处于同一水平;而思立微的研发仍旧以达到电容指纹识别率为目标。

而在屏下指纹技术研发投入层面,思立微似乎还落后于汇顶科技。

汇顶科技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公司研发支出为5.97亿元,较2016年的3.08亿元增加了93.83%;而思立微目前体量较小,其2017年营收总额仅为4.48亿元,研发总费用也只有3876.8万元。

不过,思立微也拥有自己的优势,目前,兆易创新正在谋求对思立微的收购。从产业链层面来看,兆易创新主要产品NOR FLASH芯片为指纹模组的关键部件,因此兆易创新也是汇顶科技的上游企业,如果兆易创新收购预案成行,未来将形成兆易创新与汇顶科技直接竞争的产业格局,届时在指纹识别领域,汇顶科技将面临直接与上游厂商竞争的局面。

另外,目前华为、小米的屏下指纹手机还没有大规模面世,FPC与高通合作的超声波屏下指纹是否会在这两个品牌上卷土重来犹未可知,谁能成为这场指纹大战“三国杀”的胜利者还需进一步观察。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