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硅谷已成“恶人谷”:科技创业公司的堕落之路

者按:Erin Griffith是《连线》杂志的记者,他认为,现在的硅谷创业文化有许多缺陷。科技企业的恶行已经让民众厌倦,正因如此,当创业公司站出来发声,说自己要打碎旧东西、让世界变得更好时,往往会遭遇无端的攻击。整个科技行业流行着“创始人崇拜文化”,现在是时候变变了。

9月份,我拜会一位知名企业家,他希望媒体写一篇正面报道,谈谈他正在鼓捣的新项目。老实说,这样的会谈本是常事,一般都很刻板,是工作的一部分,不过这一次不同,对话转向了一年以来科技产业的负面新闻。当我们讨论性骚扰丑闻时,他提出一个问题:报道科技创业公司时,还会有人写正面故事吗?

硅谷已成“恶人谷”:科技创业公司的堕落之路-汇美优普

我说可能不会。

我解释说,我们曾经引火烧身。媒体写了许多大吹大擂的文章报道某些公司,这些公司却在蛊惑人心,发展不好。曾经,我写了一篇正面文章,谈论Zenefits CEO Parker Conrad,说他拥有异于常人的性格,我还管他叫作“后端办公室内的小顽童”。没多久,公司承认员工在强制性合规培训中作弊,他被公司扫地出门。

我对他说,问题远比任何单一的丑闻更严重。许多新闻头条频频浮现,将一家又一家公司拿来拷问,说它们的内部运作有问题,老实说,现在的创业文化有点丑陋,有点堕落。Facebook书写了这个时代最棒的创业成功故事,拉一帮黑客,开发讨人喜欢的工具,让你用数字方式Poke朋友,Facebook真是这样的公司吗?不是的。它是一个强大的个人数据收集者,有可能还是邪恶的收集者,是政府监察官的传道合作伙伴,允许歧视广告泛滥。

我还说,世界不再对这类故事感兴趣。科技产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果不能帮助行业解决问题,那就偏题了。

这位企业家对我的玩世不恭感到失望。他相,产业的问题可以用更多的技术来解决。事实 上,他成立的创业公司正在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开发一个工具,解决科技带来的某个问题。这位企业家坚称,如果他成功了,世界会更好。

如果我能帮他一个忙,写一篇文章解释一下,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每天我都会与科技创始人交流,即使周围的世界发生变化,他们的生活也纹丝不动——或者变化甚微。一些顶级老板在公开场合谈论说,他们已经注意到变化的存在,然而私底下他们却不愿意改变。Y Combinator总裁Sam Altman在博文中指出,“政治正确性”正在伤害科技产业。文章说:“虽然让人不舒服,不过我们如果想让他们说一些与物理有关的新东西,可能必须要让他们自由发声,蔑视那些与同性恋有关的东西。”Y Combinator是创业公司之王,它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它们还在向我推销自己扶持的公司,它们会继续加速前进,继续破坏,完全无视那些被它们抛在脑后的破东烂西。

在泡沫之外,情况完全不同。我们不再怂恿创业公司蔑视规则;我们担心AI,因为它有可能会夺走人类的工作机会;我们对科技领袖的承诺保持怀疑,他们说要让自己的产品更安全,连孩子都能用。有些事情我们不再感到有趣,它让我们厌倦,例如,科技行业缺少女性20多岁的富人们行为龌龊,一些编码员行为恶劣,企业为了增长不惜代价。这些现象都是不正常的。

如果你站在“硅谷泡沫”之内,很难看到这些负面的东西。%&&&&&%会变成这样?很容易理解。2000年代末时,也就是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整个世界都想听一听科技正面故事。服务崛起,比如Twitter、Facebook,真是振奋人心;华尔街那些贪婪的傻瓜搞垮了经济,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却是天才,是极客,与银行家相比更像英雄。Facebook让世界更开放更互联。Twitter成为中东革命的推手,没错,这些创始人全都成了亿万富翁,但是它们的公司背负使命,感觉就像资本主义一样高尚。

面对这种自由时,企业界弹冠相庆,他们接受企业文化的管理哲学、办公室设计、创新理念。Uber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创业公司,它居然会遭遇道德审判?看起来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不过那是2017年之前的事,2017年形势就变了,记者批评Uber沾染了一些“坏孩子”习性,有些业务操守令人厌恶,甚至违法。新闻头条不断曝光创业世界的恶行,Uber灾难只是其中之一。

Bodega是一家创业公司,制造智能自动贩售机,9月份成立,但在Twitter上它却遭到愤怒暴民的攻击。公司创始人在声明中说,他们要淘汰街头小店,这种宣言简直是陈词滥调:傲慢、出类拔萃的科技人物想摧毁惹人喜爱的本地楷模,大发横财。说唱歌手EI-P在Twitter发消息指责,说它们的产品是资本主义糟粕。后来Bodega创始人公开致歉,被众人嘲笑。

Business Insider曾经在报道中将Skedaddle称为“面向公交的Uber”,报道发布之后,一张截图在Twitter上流传,4位年轻的男性联合创始人出现在照片中,面带微笑,文章介绍他们的使命——令人不高兴的使命。作家Lisa McIntire发消息说:“真是噩梦,现在的硅谷被一些完全反社会的人掌控。”

有一篇趋势文章介绍了一家创业公司,它们想倡导“co-living”(共同生活)概念,Twitter网友咆哮说:“你重新发明了室友。”还有Juicero,这家公司融到了丰厚的资金,销售昂贵的榨汁设备,彭博报道说Juicero产品制作的水果包用手就可以挤出来,评论员幸灾乐祸,嘲笑Juicero。Fastcodesign评价说,Juicero是一家荒谬的公司,硅谷人总是喜欢根据自己的问题设计产品,这些问题是孤立的,Juicero就是代表;而且它还是“硅谷傲慢”的可笑化身。有报道说,VC支持的创业公司HVMN开发出可以“入侵大脑”的提神药丸,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大家嘲笑说,新品的有效性比不上咖啡

几天前,Netflix在Twitter发了一个笑话,谈论客户的观看选择,媒体与Twitter迅速团结起来,围攻Netflix,说它侵犯隐私。这些例子给我们一种感觉,似乎科技人士、科技投资者已经脱离了民众。

硅谷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两年前,参与热门投资时,交易不会因为一个坏习惯或者小小的公众丑闻告吹。现在呢,投资者放弃的概率越来越高,有时连极力争夺的热门投资也可以放弃。后Uber、后骚扰丑闻、后技术反冲……总之,投资者不愿意沾上那些会卷入丑闻的公司。一名投资者告诉我:“如果某个人有问题,大家就会高度敏感,不愿意与他共事。”如果与被污染的创业公司沾亲带故,声誉会受到玷污。

2008年,地球的敌人是华尔街银行家,到了2017年,却是科技员工。这位投资者说:“故事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太多人太有钱了。结果这些人变得傲慢,行为恶劣,引人猜忌,社会想将他们打倒。”投资者尽力回避那些看起来很危险的东西。Hunter Walk是VC公司Homebrew的合伙人,Homebrew向Bodega投资,他认为,之所以出现“反冲”,其实是对“权势”的反应。Hunter Walk认为,科技产业现在很强大,人们不会总是给出无罪推定(对可疑情况无把握时不会给出不利判定),这是一件好事。

多年来,科技人士享受特权,现在这处特权开始褪色。科技人士应该花点时间看看其它人是怎样看的,如果VC、媒体批评家、产业附近的相关者开始醒悟,那就意味着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对吗?

创业公司创始人有成功的潜质,我们像对待战争英雄一样礼遇他们。这种身份赋予他们更强的企业影响力,比如拥有更多的投票权、可以掌控更多的董事会席位(这一行为给Uber、Theranos等创业公司带来麻烦)。但是这样做会让创始人相信自己是无敌的。回看科技产业的发展史,到处是“创始人崇拜文化”的身影,从乔布斯到Y Combinator崇拜者,无不如此。

乍一看,这种皇家待遇是离奇古怪的,不过大多创始人很快就习惯了,可以免费乘坐直升机、免费倾听演唱会、有免费设备可以用,还可以在Montauk、Necker Island或者夏威夷的豪华度假村与其它人接触。他们努力工作,他们正在改变世界,他们值得这样对待。

11月份,里斯本停下脚步,给这些人让路,他们感到高兴,原因可能正在于此。当时我去参加Web Summit会议,坐在巴士上,前往私人晚宴,葡萄牙总理也会在晚宴上露面。骑摩托的警察穿过拥堵的人流车流,警报不断,企业家、投资者坐在汽车上,紧紧跟在后面。我们的巴士沿着山路蜿蜒而下,在狭窄的单向道上与车流相遇,其它汽车停在十字路口中央,让我们先过。整个里斯本都在给我们让路。

我对坐在身边的人说:“我觉得自己真像一个混蛋。”为了让我们快速通过,居然引起大规模拥堵,真是大错特错。“失败者,靠边站。”警报在我的脑海中回旋,“这些科技人士要去华丽的宫殿参加特殊晚宴。”

在过去这么多年里,我亲眼看到创业世界起起落落,大多时候是上升的,我参加了许多哗众取宠的聚会、公众活动。我曾开玩笑说:“难怪民众讨厌我们。”到了里斯本,我才知道玩笑居然是真的。

有许多证据证明,世界不再迷恋硅谷:因为硅谷的行为让大家厌恶。一直以来,硅谷都认为自己在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如果想向这样的产业注入“自我意识”,必须发起巨大的变革。犬儒主义者可能会说变与不变无关重要。大型科技企业大到不能倒下,极其复杂,达到无法解析、无法监管的程度,它们与商业、经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我们不会抛弃手机或者社交网络,因为我们生活在里面。

即使硅谷泡沫内的一切保持不变,外部环境也在变化。政府、媒体、监管机构的批评者要求加强监管,一些高管开始意识到,他们的个人角色正在改变。不过对于大多的高管来说,企业还在照常运营。他们还在修建自己的“末日地堡”,还在暗自思考,是否性骚扰丑闻已经转化为政治迫害;他们还在挑选模特,筹办自己的假日聚会;他们还在追问,某些事能不能做到,从不考虑是否应该做。

原文链接:https://www.wired.com/story/the-other-tech-bubble/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