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易音乐们的“兴趣生产力”

网易云音乐们的“兴趣生产力”-汇美优普

今年6月,天天快报在腾讯 OMG 调整下成了兴趣阅读产品部,开始认真地专研中国网民的“日常喜好”。在此之前的常见行业结构中,“兴趣”很少被拿来独立支撑业务。

不过对“兴趣”不感兴趣并不是创业者们的一厢情愿。在行业语境之外,人们对待“兴趣”的态度也显得非常暧昧。

比如你在知乎上问“能不能把工作当成兴趣”,很容易发展成为充满正能量的公共话题,但只要对关键词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变成“能不能把兴趣当成工作”,话题又变成了争议不断的公共辩题。

总之,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兴趣”带来的情绪侧重点在于“享受”,只能被当作消费行为的驱动力。至于把“兴趣”改造为生产力,在所谓的消费升级到来之前,也只能藏匿在创业者们想想而已的“互联网乌托邦”情怀里。

严肃外衣下的兴趣创业

经历过一份 PPT 就能融资的互联网大跃进,又经历过需要买流量来换融资的互联网寒冬,如今的创业者们似乎达成了一项共识:

“用户行为可以来自于兴趣或者情绪冲动,但创业项目的持续运营必须首先搭建稳定的体系。 ”

所以在这样的氛围里,互联网行业中大部分与兴趣有关的创业项目,往往披上了一层严肃的外衣。比如当年堪称风口的“兴趣社交”,大多有意识地向内容社区靠拢,其中的佼佼者成就了“知识付费”的雏形;还有市场潜力超过千亿的“兴趣教育”,也在通过个人工作技能的诉求定位,努力摆脱“满足中产阶级的虚荣心”的外部评价。

然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市场的调节往往存在滞后性,即经济活动参加者需要感知到某种商业模式出现剧烈的变化,才能做出扩大或减少对此类商业模式投入的决定,而这种脱节在“兴趣产品”领域内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些市场正在发生的“被动变化”没有被从业者们充分利用:

当基本需求被丰富地物质基础过剩满足,人们便开始更多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利,也就带来了我们俗称的“细分市场”或者“精细化运营”。

在细分市场中,餐馆重要的不仅是味道,还有摆盘样式、服务态度、氛围环境所传递出来的审美追求;便利店重要的不仅是货物,还有货架组合、服务态度、氛围环境所集中代表的生活方式;健身房重要的不仅是器材,还有课程项目、教练团队,氛围环境所代表的交往品味。

此时作为一种进阶的消费行为,在带来更大商业价值的同时,细分市场也需要消费者付出更多成本(阅读理解成本、选择比较成本、需求洞察成本)来补全整个闭环,这就迫使B端在寻找“驱动力”上花更多心思,来主动为消费者付出成本的过程减压。

其中常见的消费行为“驱动力”有且不限于:

-人际(社交)关系;

-利益(职场、学习)相关;

-情绪(审美、三观)认同;

-能力(参与公共事件、知识/技能付费)延展;

-自我(个人技能、爱好特长)实现;

市场调查数据也反映了这一趋势:今年8月在企智酷的调查中,驱动95后用户发生分享/传播行为的内容点,依次是个人生活记录(67.7%)、兴趣资讯(48.9%)、喜欢的音乐(46.7%)、个人观点(40.3%)和热门内容(24.0%)。

由此可见,只要扮演好实现商业模式和消费者行为之间的枢纽角色,替人们寻找迈入门槛的最短路径,人们喜闻乐见的“兴趣”是完全可以成为“生产力”的。

兴趣生产力的体现

细分市场的变化趋势给了兴趣驱动产品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兴趣生产力的实现也应该以细分拆解的方式寻找与市场的契合点,而近期,网易云音乐口碑达成平台合作,联合推出的“万有引力计划”项目就是这种思路的具象呈现。

对于网易云音乐来说,更想解决的问题,可能在于人们对于“音乐=个人喜好”的固有印象,使得内容在呈现方式、呈现场景和合作领域在时间和空间遭遇限制,毕竟在很多人的意识中,音乐只存在于耳机。因此对其细分拆解方向,应该从“用户自己去感受”向“替用户完成选择”进行转移。具体到与口碑的合作中,具体体现在:

(1)延伸使用场景:

以趣味音乐内容为核心,线上通过打通双方产品(点歌台、个性化音乐推荐),线下通过口碑10000家商户的渠道下沉,将音乐与生活场景融合,尽可能省略“人与音乐”交互过程中的看、选、试听、切换等环节;

(2)拓展传播渠道:

与消费场景的融合,也意味着音乐使用场景有了更鲜明的诉求。在这个过程中,网易云音乐形成了鲜明社群文化便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曲风、歌词、歌手等因素来匹配场景,也让“石头计划”、自制音乐节目等原创音乐有了更丰富音乐推广渠道;

(3)打破原有的感知方式:

在传统的音乐感知方式“听”之外,考虑到网易云音乐、口碑、商户、用户四方通过趣味音乐内容连接的闭环,音乐作品也有了更具象化的参与空间。

而在口碑和实体商家方面,随着线下场景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丰富消费场景商家通过娱乐化内容与顾客互动,与消费者建立更强的情感连接,也是它们所考虑的。因此其细分拆解方向,应该从“帮助用户完成消费”到“与用户合作完成消费”进行转移。具体到这次合作中,表现为:

(1)消费场景赋能:

通过趣味音乐内容、精准的个性化推荐(用户标签、消费场景)等为消费场景赋能,顾客到店可体验更丰富的音乐玩法,为商家带来更多客流量,并与顾客建立情感联系。

(2)消费体验升级:

结合大数据分析,通过精准、趣味、场景化的音乐内容推荐,提升消费体验。

当然,网易云音乐与口碑的产品形态、用户调性和自带话题,本质上都具有很大的不可复制性。然而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个摆脱“兴趣”内核就无法成立的项目框架,其终端诉求不再是行业人口中玄学般的“传播意义”,而是明确指向了“消费层面”与“产品使用层面”,更指向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那些关于“兴趣+”的行业前景、关于消费升级后的消费行为变化、关于优质内容线下渗透之类的话题,都可以看作这次项目背后包含着的试验意义。

——我们通过互联网改造了落后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改造过程中的生产要素变化,将是下一个亟待开发的行业洼地。

本文来自微公共帐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转载必须保留作者、公共帐号信息,必须与本文严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换/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图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引语、摘要等。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微信:melody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