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印度正在发生 6 项深刻改变,或许蕴藏着中国公司掘金的机会

编者按:本文来自CNBC有印度背景的科技记者对印度的观察,主要描述了印度市场发生的一些变化,以警醒美国科技公司需重视起来,或将面临诸多挑战。从另一角度而言,随着中国公司出海潮兴起,印度几乎是首选,同时中国公司对印度市场的投资力度也在加大,人们希望看到中国现有商业模式成功的案例,能在与中国结构相似的印度市场,上演掘金好戏。印度市场发生的改变,同样也是中国公司的机会所在。

以下为原文内容:

即使身为有印度背景的科技记者,近期到访印度还是令我印象深刻。随着互联网的可访问性和识字率的提高,明年将有数十亿亚洲人在网络上变得更活跃。

在我有生之年,我一直觉得那些主要的科技公司围绕着其核心用户——讲英语的美国人设计互联网。这几年我发现,情况可能得变变了,美国科技公司需要识时务,重视起来。

以下是我在印度的所见所闻:

1、苹果的品牌力量仍然强大

如预料的那样,服装区的印度街头摊贩和阿迪达斯和彪马等西方品牌的销售人员齐头并进,随时准备讨价还价。但我也看到了一些美国人未曾见过的“奢侈”服装:衣服上贴着苹果的标志。

虽说美国消费者现在拥有三星谷歌旗舰机可选,他们都是iPhone的竞争对手,但毋庸置疑,苹果依旧在美国外的地区享有强大品牌效应,我想微软的品牌恐怕就没有同样的时尚魅力。

尽管印度人均收入难以支撑他们在一部手机上豪掷999美元,但iPhone X并没离人们的思绪很远(这将有助于在孟买遍地铺设iPhone X广告牌)。与此同时,中国手机品牌Oppo和Vivo在印度盛行,就在同一街区,我看见许多人用这两品牌的旗舰机。

总之,iPhone仍是世界上多数人梦寐的产品,所以别把苹果排除在印度市场之外。

2、自动驾驶汽车还没露面

受美国标准管制的旧金山或匹兹堡交通运输已经相对繁忙,但若相比印度的自动人力车,前者都不算事儿。在交通规则运行流畅的国家,无人驾驶车辆兴许能从学习各种基本规则开始人工智能化进程。

在美国,可以通过训练汽车学习道路规则,再由特例优化技术。另一方面,在印度驾驶的汽车可能得先做出反应,学会“表达”,读懂摩托车手的目光所视,知晓他要去的位置,或锁定鸣笛声的距离及捕捉闪光灯闪烁的警告。

浦那大都市区内的马加帕塔城,更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某座城,而非亚洲后殖民城市。这是一个聪明的“网络城市”,从小学生的安全到树根的灌溉都没任何细节规划。水处理、能耗、上学和购物都是自给自足。

当像多伦多这样的北美城市正测试“智能”基础设施时,我在马加帕塔市看到的只有从头开始建设。某种程度来说,多数西方城市依靠现存基础设施人们能舒适生活,相比之下,印度的基础设施则是迫使其做出改变的挑战,包括人口爆炸性增长、污染等。

亚洲变革需要压力,及拆除旧基础设施的意愿,这可能是印度的新机会,即充分利用好如超级高铁Hyperloop的新技术,毕竟纽约地铁系统没办法像超级高铁一样。

4、美国科技公司应警惕海外不平等

不过,因为像马加帕塔城这样的社区围绕那些为美国科技生态输血的IT公司而建立,这也使得有些不平等问题相关讨论出现。一方面“沿海精英”的论调已在美国确立,另一方面美国科技公司涵盖世界巨头,且美国远非唯一一个民族主义复兴的国家。

5、数据收集可能挑战隐私,即使在民主国家也是如此

对待买手机或者注册Skype,美国消费者不会思索再三。而在印度,可能就很纠结。这是因为印度Aadhaar ID计划——每位公民都得有这项纪录你生物特征数据的官方认证,无论去哪都要扫描,即使是丢失亚马逊钱包。

这提醒我们,即使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如今的计算能力可能使公民担心担心处于“监视状态”。

6、应认真对待H-1B签证改革

印度与一两年前相比商业环境已全然不同。由于像电巨头Jio这样的公司,印度触网,用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已竭尽全力地削减腐败行为,甚至一夜之间将近百分之九十的货币流通出去。

这意味着印度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好开办一家科技公司的地方。与此同时,许多希望在美国创业印度工程师正在被拒绝。

接受H-1B签证的公司所雇用最多的是印度人,2015年他们获得约71%的工作名额。提供计算机相关职业的公司当年有66.5%印度人获得H-1B签证。

如果有前途的工程师决定在印度创办公司,而非在美国,那么可能会与美国科技公司产生激烈竞争,而美国必须愿意承担这一挑战。